人工智能科学是全球学界热点关注的重要学科之一,但目前国内关于人工智能科学的书籍都是从科学和工程学角度书就的,从哲学角度对于人工智能问题的关注,还相对稀少。
信息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密码技术又是网络空间安全的关键基础技术。我校在密码领域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承,先后培养了蔡吉人、林永年、黄民强等密码学院士,为党和国家的密码机要工作做出了卓越贡献,融入复旦百年红色基因。
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赵运磊教授带领的两支队伍一路披荆斩棘、历经层层选拔,最终获得特等奖1项和二等奖1项,实现了复旦大学在全国密码技术竞赛特等奖的历史突破。共有来自全国60个高校和企业、共计333个团队、1332名选手参加。OSKR发展的技术和成果也可以适用于其他Kyber算法的变体,将为我国未来新一代的后量子密码技术提供重要基础和参考,贡献上海和复旦智慧。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本届大赛特邀中国工程院蔡吉人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小云等三十余位国内顶尖密码学专家以及信息安全知名企业的代表组成评审团。
123支总决赛队伍分成六组进行评比,每组推荐1支队伍角逐最终的特等奖评选。在后量子密码技术流派中,格基密码由于具有扎实的计算复杂性理论基础以及安全与性能的综合优势而被公认为最有前途的技术路线。有同样感受的还有王浩楠。
座谈会的最后,陈志敏感谢同学们袒露心扉,会后将梳理他们提出的问题,与各院系、各部门研究解决方案。大类基础课对于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加强这类课程的精品化。范俊翔建议,可以加强跨领域的学科交流,通过讲座、沙龙、研讨会等形式给复旦学子带来多视角、多层次的学术对话。午餐会上师生谈笑风生抖音上看到一个德国学生说怀念复旦的学生餐厅,你们觉得学校餐厅的饭菜真的可以吗?与同学们一起品尝着旦苑三楼餐厅提供的菜肴,陈志敏亲切发问。
大学生涯不只是学习知识的过程,更是一步步坚定初心、摸索方向的过程。他欢迎同学们与他通过微信联系,积极沟通交流。
虽然进入大学才一年有余,但夏可怡已经认真阅读了包括《马克思传》《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国富论》《乌托邦》等在内的多本经典原著。夏可怡是第一届望道班学生,小班化教学模式、一对一导师制度、笃信领学计划、实践考察课程……知行合一的培养模式让她提升了能力、拓宽了视野。希望学校能对专业的内容和价值进行有效的评价和引导。同时,她也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课堂的讲授部分和研讨部分需要更好的平衡。
任重书院2021级历史班的管光林初入校园,便在学术训练营中学习史料校对,提升自我。我也转达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做好交流学校的介绍。任重书院2020级中文系岳宇辰的建议则更为聚焦,中西文学有许多共同之处,中西语言对彼此的学习研究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希望中文系和外文学院之间可以增进知识上的交流。很多同学都会在课程学习和课外活动的平衡上存在问题。
陈志敏指出,同学们应该对自己的未来抱有更大的抱负和更高的志向,要做好眼前的事,也对今后的发展充满自信,与复旦大学一起向上努力,获得更大的提升。座谈会上,来自志德和任重书院的王小淳、王浩楠、曾欢、李天勤、范锐雪、岳宇辰、管光林、夏可怡、卢嘉妮、范俊翔等10位学生代表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历,围绕课程内容、学业发展、国际交流等畅谈个人体会与思考。
当一门课程有数位老师合上时,课堂前后的衔接性非常重要。范俊翔话音刚落,曾欢迫不及待地说:明年9月我将出国交流,有4所学校可供选择,但是其中一所,秘鲁的圣马尔科斯大学,网上的信息非常少,望学校能提供一些帮助。
李天勤大一时便加入了志德书院自管会,如今担任主席。制图:实习编辑:王风范责任编辑:李斯嘉。任重书院2019级哲学班的范俊翔脱口而出:今天的饭菜格外好吃。在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的过程中,复旦始终把本科生培养作为立校之本,坚持为本科生提供坚实的通识教育、创新的2+X教学模式、丰富的学术平台、特色的书院生活以及大量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和出国访学机会,为同学们的成长成才搭建多彩舞台、提供广阔天地。范俊翔在通识教育中心实践,他将积极探索书院与各部门的联动、沟通机制,为提升书院多彩而开放的公共性、共享性而努力。志德书院2020级英翻西班的曾欢说出了困惑。
志德书院2021级新闻学院的王小淳也表达了类似的期待,作为新闻学子,对跨学科的知识学习有一定的诉求。复旦一直与国外排名靠前的学校合作,建议你除了百度之外,搜搜外文网站。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期待更多复旦学子与校长们交心畅谈,帮助学生们发挥最大的能量,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在复旦校园百年的星空之下,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篇章。曾欢对世界文学方向很感兴趣,我希望在大学不仅学到一门学问,更希望能学习到语言的价值和意义。
任重书院2020级管理学院的卢嘉妮回顾自己从大一到大二的学习经历,表示课程强度有很大程度上的提升。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午餐会上妙语迭出,谈笑风生。
11月17日中午,校长面对面系列第三期暨书院学子午餐会在东区18号楼党团活动室举行。据了解,校长面对面系列第四场活动为医学专场。当任重书院2020级望道班的夏可怡畅谈自己在实践课上沿着华北的石家庄、保定、西柏坡等地游学的经历时,陈志敏向着其他同学打趣地问:你们羡慕吗?同学们异口同声道:当然羡慕啦。还有同学对课业压力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后疫情时代,国际交流仍值得期待虽然受疫情影响,很多境外交流项目受阻,但学习的道路不应该就此停滞。副校长陈志敏、任重书院院长陈尚君及教务处、学工部等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和人文社科学子代表参加座谈。
志德书院2020级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的范锐雪表示,社会上对学科存在不同程度的偏见,这会影响同学们的专业选择和专业认同感。通过阅读和撰写读书报告,我们的论文写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形成了明显的问题意识,培养了学术表达能力,也极大地扩展了学术视野。
各年级专业学生畅谈学业与发展初入复旦,大学的学习模式为新生适应带来了怎样的挑战?升至大二,专业课程的升级加码为学业发展带来了哪些可能性?步入大三,生涯发展的多元选择带来了哪些困惑和疑问?……年级专业各异的同学们纷纷畅所欲言。范锐雪因分流时没有坚持初心而遗憾,博学多识的陈尚君教授以古代禅宗中的机缘一说为范锐雪开解,鼓励她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去继续接触喜欢的专业和知识。
关于学校提供的海外项目,希望建立介绍和反馈机制,把信息更加精细化、分门别类地提供给我们。满座师生顿时欢笑起来。志德书院2020级法学班的王浩楠还开玩笑说:现在转去马院来得及吗?我们专业开设时间短,2017届是第一届,学长学姐太少了,很难请教到经验。她表示,法学的一些课程存在总论和分论的关系,彼此依托,如果能从授课教师到授课内容都有更好的衔接,会更利于专业知识的学习。
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始终是午餐会上的热门话题。参加本次午餐会的学生主要来自参加书院各类读书小组和学术训练营的学生以及书院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下文简称:自管会)的学生。
除了国际交流,复旦大学还致力于提供港澳台等知名高校的交换、交流机会,让莘莘学子开拓视野以开放的理念激励学生创造美。
复旦大学作为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更应通过美感教育、公共艺术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修养,培养全人。展览时间:2021年11月16日-11月30日 制图:实习编辑:王风范责任编辑:李斯嘉。
手机:18900000000 电话:010-12340000
邮件:123456@xx.com